先说说“让座”吧,这是一个“次序平衡话题”。一位中国老师去德国教学汉文,一次带着德国学生上街坐公交车,前门打开了,中国老师上车找到就近的座位,而德国那位学生,则一直往后走,走到最后一排坐下来。
下车后,中国老师奇怪的问德国学生:你喜欢坐后面吗?德国学生回答:这叫次序啊,较先上车的坐后面,就是让后面上车的方便坐前面,这样次序就不会混乱。
听了这位学生所言,中国老师感叹:其实做人做事很简单,要懂得生活中的次序调整,都不失为是一种平衡平等做人之道。而瑜伽所提倡的,不就是这种平衡作为。舍去与得到,都是相对的。
说一个现象,一位瑜伽教练经常走到十字路口,她迅速地跑红灯过去了。大家说说,这位教练瑜伽练得怎么样?这位教练的体式做得很好,几乎所有到位的体式对她来说没问题。
后来我对这位教练说:假如你练的瑜伽,不能转变你急躁的脾气的话,那么,这样的瑜伽不练也罢。瑜伽应该为你这个人转变服务的。瑜伽练得好不好,看看我们平常做事做人,就知道了。
观念,需要点时间转变,包括我们曾经的转变,也是靠时间换观念,才转变过来的。
体式与心,其实都是一个度上,假如你练习缓慢一点的话,你的感官意识就会与心连接上了。
假如我们在练习体式时,我们的用心是对每个体式,任何角度,包括体式练出的好与不好,都是接纳的用心,那么我们的用心就会训练的美好了。假如我们的用心,对体式有取舍利益的话,那么,我们的用心就会贪婪。
在体式如林的瑜伽课现象里,很多教练是很难平衡好自己的心态的。就拿体式练习来说,对体式的解读,需要用心去感受,才能真实地获得其中的身心平衡的效益。
比如“后仰体式”:大多数人去做后仰的幅度,在后仰幅度大小里纠结,别人怎么后仰那么好的弧度,我后仰为何不能做得那样好?其实,后仰幅度大小代表了你练习状态的性质。
幅度大一些,你可以后仰舒展让情绪快乐一些,后仰幅度小,你可以有控制感的心态快乐一些,也可以做出对心境反馈的感受。
要想后仰幅度加大,非得深呼吸不可,因为深呼吸是脊柱的桥梁。人体的脉络是对应平衡的,前面的呼吸通道通不通畅,呼吸深不深,决定了你后仰的脊柱弯曲幅度大不大。
如同深呼吸形成了一条看不到的幅度桥梁,弯曲度就在你的呼吸这座桥上。呼吸越是深入,这座后仰的桥力量越是有弧度的支撑。比如你的深呼吸能够到达腿部时,你的后仰幅度弯曲可以做出令人吃惊的地步。前面呼吸气脉通道,是完全对应着脊柱这条脉。这就“阴阳结合”了!
深呼吸较深的人体部位,可以达到海底轮处。从意识眉心轮处开始专注开始,你的呼吸就有入的根了。吸气从喉轮入,缓慢地经过胸腔到达腹腔,再深一点入脐轮,上下形成*通道。
简单地说:呼吸越深,脊柱越是有力。所以,后仰幅度大小取决于你的呼吸深不深。呼吸加深,腿部站姿就非常稳定。这是因为呼吸深入时,气血被呼吸推向腿部。相反前屈的幅度,却与吐气有关,吐气越尽,前屈伸展幅度越深入。
比如“牛面式”:很多人纠结手臂相互在背部弯曲时,手指不能相扣。其实,不能说明你的呼吸问题了。手指是否相扣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的呼吸是不是配合好了。
当你呼吸非常柔和时,手指相扣是必然的。相扣的意义很简单,那就是让收束的肘部和肩部做好气血的蓄积。这便运用到了收束功,传统瑜伽收束法是“封存气血”的意思,也就是蓄积气血。对肩部风湿,肩周问题,都有调理的益处。因此牛面式是传统瑜伽的一种收束训练。